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— 01 —
“下沉市场连锁餐饮NO.1”
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有目共睹,很多连锁餐饮品牌叫苦不迭,但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,却有人在逆势扩张。
疫情肆虐的4月份,餐饮关店的消息不绝于耳,但正新鸡排却像一匹野马,一口气开出了近600家门店。
截至今年年中,正新鸡排全国门店数已经达到了22030家,是肯德基中国的3倍,麦当劳中国的7倍,华莱士的1.7倍。这是什么概念呢,中国县级行政区是2863个,意味着一个县就有5家正新鸡排店。
连锁餐饮领域,大概还没有哪个·的门店数能超过正新的。即使近年正热门的的茶饮领域,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蜜雪冰城在正新面前也得甘拜下风,今年全国门店刚突破10000家,仅仅是正新的一半。
打开地图软件搜索正新鸡排,能瞬间被地图上显示的小红点淹没。
△正新鸡排大陆分布图
正新鸡排甚至都把店开到了东南亚,在Ins上,日韩人尤其喜爱。
即便从营收上看,正新鸡排的实力也不弱,在2016年曾做到营收70亿,这和当时海底捞的门店营收差不多,堪称小吃界王者!
— 02 —
从地摊小吃,到鸡排代名词
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正新鸡排创始人陈传武在温州一带做生意,当时跟联合利华、和路雪等国际品牌合作,是温州最大的冷冻食品批发商。
但他不甘于做一个上被厂家无休止压货,下被客户无限期欠款的中间商,多方考察之后,2000年,陈传武把之前的冷冻食品转向台湾小吃,在温州瑞安区开出了正新第一家店。找到当时在国内最火的小吃品类,汉堡、奶茶、烤串、鸡排……10多个种类,几百个单品,什么新潮就做什么,什么流行就卖什么。
△正新早期门店(来源:官网)
2006年成立正新公司,并入现在的正新集团,从华东地区起步,正新用20年时间一路走向全国500个城市。
不过,正新迄今2万多家店的规模并非是线性增长的过程,高速扩张集中在最近五年。这其中有三个原因:一个是实施鸡排大单品策略,一个是放开加盟体系,还有一个是签约黄渤作为代言人。
2012年,陈传武下狠心砍掉了店内90%的产品,把鸡排作为门店主打产品,顺带卖些烤肉、烤鱿鱼等热销烧烤,改名为“正新鸡排”,把店面开到了商业街上。
2013年,正新鸡排开放加盟体系,逐渐进入品牌扩张期。2015年以来,正新又加大了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。先是大手笔签下黄渤作为代言人,品牌VI由传统红色升级为白色,又与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《极限挑战》合作,投放千万元地铁广告。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知名度,还一改鸡排行业品牌杂乱、“地摊小吃”的印象,与山寨品牌进行了区分。在这之后,正新鸡排顺利进入了年增4000+门店的高光时期。
△正新鸡排x《极限挑战》,左:黄渤
此情此景,套用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:中国的鸡排品牌只有两个,一个是正新鸡排,另一个是其他鸡排。事实胜于雄辩,在中国鸡排产品领域,正新真正成为了下沉领域的一枝独秀。
— 03 —
正新的成功之道——供应链+管理+商标保护
一是有赖于成熟的鸡肉供应链和强大的供应链系统。
“一高三低”优势,且生产周期短、饲料转化率高的鸡肉,在各类餐饮食品中接受度非常高。还有更强的抗周期波动性。同时拥有完善的物流系统,圆规物流在全国拥有40多个仓,300多辆冷运车,依托7大中央库,建立了50多个遍布全国的前置仓配中心。
二是公司能留住人,并且管好人。
知情人透露,正新鸡排的管理团队十分稳定,普遍跟着陈传武有近20年之久。换言之,多数基本从创立之初一直做到现在,凝聚力非同一般。陈传武的方法是“分享”,即利益共享,真正把钱发下去,以扁平化的合伙人制聚拢人才。
三是注重商标保护。 商标保姆注册,只要399
自正新公司成立即开始申请商标,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拥有73件商标,不仅把“正新”、“正新鸡排”等核心商标申请了,对于防御性商标“正薪”、“正辛”、正薪等商标也一并都申请了。
就如近期登上“中国包子第一股”的巴比包子一样,一个单品做到极致了。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。三五块钱的小生意,开始的时候你看不上,后来你看不懂,再到后来你已经学不会。